紫外光固化式原位修复管道详细施工方案
---
一、项目概述
紫外光固化式原位修复技术(UV-CIPP)是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,适用于排水、给水、燃气等管道的结构性修复。该技术通过紫外光固化树脂浸渍的玻璃纤维软管,在管道内部形成高强度内衬,恢复管道承压能力及密封性,具有施工周期短、环境影响小、修复效果持久等优势。
二、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
1. 施工准备
- 现场勘查:通过CCTV检测明确管道缺陷位置(破裂、渗漏、变形等),测量管径、长度及弯曲度。
- 材料准备:选用与管径匹配的紫外光固化树脂玻璃纤维软管(含底膜)、扎头、紫外灯架(功率适配管径)、温度及压力监测设备。
- 设备调试:检查空压机、牵引机、紫外灯车等设备运行状态,确保气压稳定(0.1-0.3MPa)及紫外灯功率达标。
2. 管道预处理
- 封堵与排水:在待修复段上下游检查井处安装气囊封堵,抽排管道内积水至作业面干燥。
- 清淤与复位:采用高压水枪清理淤泥,使用液压扩张器对塌陷或变形管段进行机械复位,确保管道内壁平整。
- 局部修复:对严重破损段(如外壁缺失)预衬钢管加固,防止后续固化过程中结构失稳。
3. 软管铺设与固定
- 底膜铺设:沿旧管道内壁铺设PE底膜,避免软管拉入时摩擦损伤。
- 软管拉入:将树脂浸渍的玻璃纤维软管折叠后牵引至管道内,牵引速度≤5m/min,轴向拉伸率≤2%。软管两端预留300-600mm,对折固定于底膜上。
- 端头密封:安装专用扎头并连接充气管,确保气密性。
4. 充气膨胀与紫外固化
- 充气加压:分阶段充气至软管完全膨胀贴合旧管内壁,实时监测气压(0.03-0.05MPa)及温度(20-40℃)。
- 紫外光固化:启动紫外灯车匀速移动(1-1.5m/min),通过光引发树脂聚合反应形成高强度内衬层。固化过程中,内置摄像头监控内衬密实度及光强均匀性。
5. 验收与恢复
- 端口处理:切除多余软管,采用专用密封胶封闭端口,确保与原有管道平顺衔接。
- 质量检测:CCTV复查内衬层完整性,进行水密性试验(0.1MPa保压30分钟无渗漏)。
- 恢复通水:拆除封堵,清理现场,恢复管道正常运行。
三、关键质量控制措施
1. 材料性能验证:树脂需满足GB/T 3857抗拉强度(≥150MPa)及耐化学腐蚀标准,软管含胶量≥65%。
2. 固化参数控制:紫外灯波长365-400nm,固化温度≥80℃(树脂玻璃化温度以上),确保完全交联。
3. 过程监测:全程记录气压、温度及紫外灯行进速度,发现异常立即暂停并调整参数。
四、安全与环保要求
- 安全防护:作业人员佩戴防毒面具(树脂挥发物防护)、防爆照明设备,井下作业需强制通风及气体检测。
- 废弃物处理:废弃树脂、底膜等按危废标准回收,严禁随意排放。
- 噪声控制:设备运行噪声≤75dB,夜间施工需申请许可并公示。
五、工期与成本估算(以DN600管道为例)
| 工序 | 耗时(小时) | 成本(万元) |
|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|
| 预处理 | 8-12 | 1.5-2.0 |
| 软管铺设与固化 | 6-8 | 3.0-4.0 |
| 检测与验收 | 2-4 | 0.5-1.0 |
| 总计 | 16-24 | 5.0-7.0 |
六、技术优势与适用性
1. 非开挖修复:避免道路开挖,适用于交通繁忙区、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。
2. 高效环保:单次修复长度可达200m,工期较传统工艺缩短70%,碳排放减少50%。
3. 长效耐久:内衬层设计寿命≥50年,耐酸碱、抗微生物侵蚀,适应复杂工况。
七、应急预案
- 设备故障:备用紫外灯车及空压机现场待命,确保连续作业。
- 树脂未固化:二次紫外照射或注入热蒸汽辅助固化。
- 突发渗漏:启用临时封堵气囊,30分钟内完成应急处理。
附件:CCTV检测报告样本、材料检测证书、施工图纸。
编制单位:广东天禹市政工程有限公司
日期:2025年2月16日
(注:本方案需根据具体项目参数调整,施工前需经专家评审及甲方确认。)